关于实施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的通知
各分院:
为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自育育人作用,健全落实以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为基础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更好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
根据团中央《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推广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院将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及课程项目创建工作。第二课堂是除第一课堂之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育人平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服务学院中心工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领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对第二课堂育人成果的一种立体展示,是学院创新育人品牌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提升社会竞争力的有效“助跑器”。积极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提升育人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团学工作深度融入学院人才培养,有利于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才。
二、赋能学生,自育育人,全程全员全方位实施综合素质拓展工程
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抓手,通过强化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弥补社会融通、基础养成、身心发展以及通识技能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实现关爱学生、围绕学生和赋能学生,其相关项目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互动性、德育化和生活化。综合素质拓展工程坚持以学生为本,始终体现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通过推行以赛代练的课程项目和外显性的客观能力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自育育人的目的。通过实施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促使部门和二级分院全员参与、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员育人的整体合力。
三、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项目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围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文体艺术素养、国际化素养、创新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六大模块,下设思想成长、实践实习、志愿公益、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社会工作、技能特长和国际交流八个课程项目体系。具体课程项目内容如下:
(1)思想成长模块——“青年榜样·我引领”
“青年榜样·我引领”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入党、入团情况,以及学生参加党团校培训经历;记录学生参加党支部、团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记录学生参加学院“逐梦杯”演讲比赛、“培新杯”征文比赛、“镜湖杯”辩论比赛以及其他党建思政类比赛的情况及获得的相关荣誉,通过演说、撰文、明辨的思维和写作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修养;记录学生参加思政类“课堂回音壁”和“思享汇”师生互动交流活动的主要情况。
(2)实践实习模块——“青年认知·我践行”
“青年认知·我践行”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参加“三下乡”等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长才干。记录学生参加由学院、分院组织、认定的就业实习(不包括毕业实习)、岗位见习及其他实践活动的经历,通过就业见习和岗位锻炼,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协调、沟通能力;记录学生参加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关资历认证的情况。
(3)志愿公益模块——“美丽青春·我奉献”
“美丽青春· 我奉献”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参与浙江省“两项计划”即浙江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我国西部和我省山区、海岛、边远地区计划的经历,或分享岗位实践体验心得;记录学生参加相关学生团体或学院和分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支教助残、社区服务、校园公益岗位、公益环保、赛会服务以及海外服务等志愿公益活动的相关经历,通过志愿服务体验,强化学生奉献意识,提升学生道德修养;记录学生积极参加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一年一度献血活动。
(4)创新创业模块——“青春梦想·我创造”
“青春梦想·我创造”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尤其是参加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以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工作;记录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例如浙江省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及“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荣誉;记录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取得专利等情况;记录学生参与实体创业(以入驻大学生创业园为主)并分享经验交流的经历;记录学生参加创业类课程培训及获得的相关资历认证。
(5)文体活动模块——“青年活力·我张扬”
“青年活力·我张扬”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参加文艺、体育、人文素养等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荣誉,其中包括参加学院“阳光长跑”计划,参加读好书、好读书的 “书香驿站”经典诵读活动,参加相关社团组织的“笔墨春秋·魅力书法”比赛,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校园十佳歌手、新生才艺比赛等;记录学生参与院大学生艺术团(舞蹈团、合唱团、主持团和礼仪团)等文体类学生社团或团队的经历。
(6)社会工作模块——“青年责任·我担当”
“青年责任·我担当”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在校内党团学组织(含学生社团和学生团队)的工作任职履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通过举办“学优论道”成才交流活动,总结分享个人经验,帮助其他学生一同成才成长;记录学生参加学院“党员先锋引领岗”活动的经历,努力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党员;记录学生在校外(经分院报备)的相关社会工作履历。
(7)技能特长模块——“青年本领·我铸就”
“青年本领·我铸就”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参加各类考研讲座、考研培训班的情况,分享考研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记录学生参加各类公务员培训及考取公务员的情况;记录学生参加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等级情况;记录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等级情况;记录学生参加其他各级各类考证和技能培训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技能证书。
(8)国际交流模块——“青年视野·我开拓”
“青年视野·我开拓”模块主要记录学生参加院各级各类外语比赛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荣誉,例如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绍兴市英语口语大赛等;记录学生参加校内或校外机构组织的各类游学项目的经历,通过游学经历分享会等形式,开拓我院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素养;记录学生出国留学深造的学习经历;记录学生参加留学生接待和交流活动的相关经历。
2、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
学院原则上要求每位学生在校四年期间都能积极参与综合素质拓展工程的各项活动,其参与和获奖情况将记录到“第二课堂成绩单”内,让第二课堂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深度挖掘第二课堂育人价值,为学院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具体课程考评内容如下:
在综合素质拓展工程项目中获得的所有参赛荣誉和经通报表扬后的相关参与经历将作为学生能力和德育加分的参照依据纳入学生学年综合测评,具体见《学生综合评价实施办法(修订)》。
在入党和各类推优事项中,学生参与综合素质拓展工程的参与度和获奖情况将作为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的重要内容。
(3)学院鼓励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对品牌活动的获奖学生进行发文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4)各专业、班级的学生参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及获奖情况将作为班级各类先进集体评选和学生干部评优的重要依据。
(5)由各分院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制进行总评分,每学年第二学期末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表,经学院团委审核后,归入学生个人档案,作为升学及求职依据供学生使用,作为入职评价的参考依据供用人单位使用。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坚持“学生为主、统筹规划、部门协调、分头实施”的原则,由各二级分院学生工作书记、团总支(副)书记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实施的相关负责人,在分院团总支、学生会成立专门工作组,落实各项具体工作。
2、加强宣传,注重实效。各二级分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网站、宣传栏和新媒体等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和信息传递平台,向学生充分解读工程的实施意义和具体内容,加强活动开展的组织培训和安全教育,做到班班有组织、人人都参与。
3、牢抓安全,培育品牌。各二级分院对校内课程项目要进行统一组织,提高参赛率,结合学生课程项目成绩,做好各类考评工作;对校外课程项目加强审查与指导,做到“安全管理先行,落实过程指导”,及时总结,宣传成效。整体上形成分院、职能部门、社会企业单位之间的横纵向多维度沟通,共同培育品牌和亮点。
附件: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
共青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委员会
二○一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绍学院元培团【2018】40号: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实施方案.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