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委要闻 >> 正文


“回音壁”——课堂故事案例(四)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12-10 11:16:19

名:陆晓颖

所在支部:语言文学分院学生第一党支部

程:中国古代文学II

任课教师:马芹芬

【课堂故事案例】

    上中国古代文学课是比较轻松和有趣的,我们通过一篇篇千古流传的名作,穿越到各个朝代,感受那些伟人的风采。马老师讲课也是声情并茂,读起诗作来可谓是浑身是“戏”。

    也许是时代要求的不同,老师的个别普通话发音常常被我们这些喜欢抓小毛病的学生揪出来。老师也并不忌讳,还和我们分享起了她当年学习普通话的经历。初到学校任教时,教学对普通话重视起来了。学校将重任给了年轻教师,于是老师担下了此任。老师也知道自己的普通话还有所欠缺,于是很努力地学习,而她的爱人也全力支持她,说起来还是羡煞旁人的故事。老师是绍兴人,方言说得多了,有时候总被方言口音带跑,但是她也虚心接受,及时改正。

    故事虽小,但是以小见大,老师的言行也让我更加深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虚心求学、正视不足。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也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这种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并且传承下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未来祖国的希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更是。我们知道,思想道德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我们能做的就是先从身边和小事做起。发扬中华传统思想美德,我们责无旁贷!

 

版权所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绍兴理工学院委员会